『任何情緒的體驗和表達,從根源上說,都跟“母親”有關
在人際關係中,剝離開情緒的外表,
背後隱藏著自己曾經與母親相似的互動模式;
自己對世間萬事萬物的喜好和厭惡背後,
總能或多或少找到來自母親的影響。』
心理學家榮格在論述人的氣質類型時說過,比起遵循邏輯的理智思考,
情緒的體驗和情感的表達:其本質趨於無序和混沌,
但同時,也更加接近心靈的本源。
情緒體驗所牽動起的並非我們看到的各種情緒表像那麼簡單,其背後甚至就
埋藏著連身處情緒之中的當事人也無從發現
和感知到的某種情結、內在驅動力,
甚至是和大我、集體或整個世界的牽連。
任何情緒的體驗和表達,從根源上說,都跟“母親”:
這位生命最初的引領者有關。
從我們最初在經歷產道的擠壓而第一次體驗到焦慮緊張和恐懼不安時,
母親是那個和你一起為了生命而努力的人;
當我們第一次因為飢餓或寒冷而啼哭,
是你用自己的悲傷和對恐懼的抵抗喚來了母親的滋養;
當我們第一次在母親的懷抱中體驗到被無限呵護的滿足時,
是那最深刻的快樂陪你進入了夢鄉;
當我們第一次發現即便是母親也不可能給與自己完美的關注時,
憤怒讓你伸手打掉了母親遞給你的玩具。
作為最為深刻的心理喚醒,我們通過情緒向這個外在世界發出請求,
母親是第一個感受到並回應這感召的人,
是母親將我們的情緒與整個世界和命運的節點逐一相連。
因此,你會發現,在人際關係中,剝離開情緒的外表,
每每都能看到便是曾經與母親的互動模式;
你可能有所感覺,自己對世間萬事萬物的喜好和厭惡背後,
總能或多或少找到來自母親的影響。
相信你明白,無論是在個體與生命之間,還是自我與自身之間,
任何關結都是一個雙向的通道,
我們經由情緒曾經向母親以及現在朝向整個世界所表達的,
同時也可能正是後者打算向你言說的,
母親能夠感應到“我”的情緒召喚,同樣你也會共鳴到母親的情感波動,
兒時的我們也曾因為母親的煩惱而痛苦不已,
或是隨著媽媽的哭泣而莫名地落下眼淚。
我們原以為媽媽傷心是因為我哭了,而媽媽之所以微笑,
是因為我的喜悅,卻幾乎從沒意識到這個過程常常以相反的方式呈現,
有時,在自我的爆發與人際衝突中,你會莫名地感到,
究竟這是我真實的情緒表達,還是我內心中內化的母親所要說的話?
當我們成人想要開始全新的情感與生活,在蜜月期和快樂過後,
必定要承擔的是來自整個原生家庭投注在你我身上的焦慮與不安;
當我們想要成為自我的主宰而向命運發出勇氣的吶喊,
當我們享受獨立和主見帶來的一個人的清晰與輕鬆時,
也必定要承擔被冷落的孤單和被拋棄感的情緒恐懼中,
情緒能夠牽動起我們與生命之間最深刻的聯結,
也可能觸發並使你我陷入情緒的失控與糾結之中。
理性主義者會在情緒面前毫無自知的鼓吹,
“來吧,讓我們成為情緒的主人!”
但事實上,你現在知道,情緒的觸發、出現、表達和體驗
本就無可避免,壓抑或失控於情緒都是喪失情緒要讓我們做的功課,
反之,若是我們能在情緒之中將覺察喚醒,拉住即將脫韁的野馬,
或在翻騰的情緒潮水過後,點燃覺知之光照亮情緒烏雲,
照見情緒背後本身所要揭露的訊息及未處理的過往傷口,
並從中獲得承擔的勇氣和超越的智慧。
摘自:心探索雜誌
涅槃瑜珈学苑 & 阿育吠陀
Nirvana yoga & Ayurveda Schoo
留言列表